一般较好的饲料有亮的光泽,且色泽一致。这个感观指数反映了饲料的粉碎力度较好,加工工艺合理。饲料原料的细度对水产配合饲料来说,要求更高,粉碎细度好(鱼料过60目为宜,现多数料是过40目,虾料过80目)有利于鱼虾的消化吸收,这是有别于畜禽饲料之处。如果饲料颜色发蓝且不一致,这种饲料多数发生霉变或变质,在潮湿天气,很容易发霉,不能选购。另外,黏结在一块儿的饲料也不能选购,因为配方成份、湿度、混合等加工工艺原因使得饲料发生黏结以后有一些营养成份可能发生了变化,不利于鱼类摄食,因此该类饲料也不宜购买。
饲料对养殖鱼类体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鱼体生理机能,使之出现障碍,继而影响鱼类体色系统,导致体色的变化。通过饲料配方的调整、饲料原料的选择可以对鱼体体色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既可以保证养殖鱼类体色维持正常状态,也可以通过饲料有目的地调控养殖鱼体的体色。在饲料中有针对性地添加适当的色素,有助于改善鱼体的体色状况。
饲料发霉实际上是霉菌大量生长和繁殖的结果,而霉菌在饲料中生长和繁殖需要1定的温度和湿度。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其中大部分属于温性型微生物,较适生长温度一般为22-30℃。其中曲霉菌属较适生长温度为30℃左右,青霉菌属为25℃左右,镰刀菌属为22℃左右。上述几种霉菌对环境湿度要求较高,较适的相对湿度在80%以上。因此,霉菌的生长和繁殖与地区气候条件和季节密切相关。从全国范围来说,南方地区和华中地区大大高于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5-9月份平均气温均在22℃以上,相对湿度在80%以上,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特别是梅雨季节,霉菌生长繁殖较为旺盛,饲料霉变大多发生在这个季节。长期的梅雨季节导致空气湿度在85%以上,环境温度在22-30℃,在这种条件下霉菌大量生长繁殖,导致饲料发霉的情况非常普遍,给饲料厂、经销商以及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